构想:平台建设

陈夫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io,最快更新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最新章节!

    2004年秋季,海南省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www.Pinwenba.com在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师资队伍、专业支持等方面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迫使海南省谋划应对之策。我们把网络技术在新课程中的巧妙运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博客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等服务,帮助教师尽快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角色中来。

    一、关于新课程“网络支持”的基本构想与实践

    早在探索实施新课程网络教研模式一年半和启动新课程远程研修模式的探索之初,海南省就对博客平台可以实施的新课程“网络支持”工作,提出过一些基本构想并进行过全方位的探索。

    (一)关于新课程“网络支持”的基本构想

    2006年初,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时任院长蒋敦杰同志在《海南省2006年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计划》中,就关于如何加强对新课程“网络支持”提出过一些基本构想。主要内容有:

    1、拓展博客助研功能,创建和总结网络教研新模式

    (1)完成超前的同步教学资源服务;

    (2)对模块教学进行全面总结并开展在线交流(从目标、教材处理、课时、方式、评价等方面);

    (3)形成及时回应、跟进问题的队伍和机制,做到在线“有问必答”;

    (4)开展新课程实施难点问题的在线跟进研讨(每月话题和在线研讨);

    (5)开展有引领作用、能吸引教师广泛参加和介入教学过程的活动(品牌活动);

    (6)完成好赛埔学院的海南省骨干教师、教研员远程培训项目;

    (7)进一步完善和办好各学科教研博客与市县教研网站;

    (8)继续完成基于博客网络文章的专题书系出版;

    (9)形成学科博客办公、发布习惯。

    2、拓展博客助教功能,创建和总结博客教学新模式

    (1)总结教师、教研员博客学习和建立博客知识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

    (2)促进CERSP平台资源充分共建共享,探索学科校本教研契合融入CERSP的办法,提升学科教研质量;

    (3)探索教学各环节的博客支持形式,充分发挥博客对教师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创设教师心理调节、状态改善和精神提升的优良博客交流环境,充分发挥博客丰富教师生活、改善教师生命状态等非专业发展的作用。

    3、拓展博客助学功能,创建和总结博客学习新模式

    (1)创办博客学校,开展博客助学活动(从一两门主科开始);

    (2)依托博客开展各学科学生经验课程的研究和学生学习问题、案例的收集;

    (3)依托“智慧人生”网站开展感念师恩征文活动;

    (4)利用“智慧人生”开展以孝亲、友悌、百善、公益为内容的明德成长系列行动。

    4、拓展博客助管功能,创建和总结网络管理新模式

    (1)利用综合实践网站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实施和评价指导;

    (2)探索利用博客网站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

    (3)完善全省教研系统“看博客、评教研”的制度和办法。

    (二)关于新课程“网络支持”的实践

    关于新课程“网络支持”的基本构想,大多在海南省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于不同层面进行过探索,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破解资源不足难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作为首批普通高中课改实验区,海南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和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在实验之初,师生除了一本教科书之外,其他辅助性教学资源极少,能够得到的专业支持也很少。广大教师不仅要面对新课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如自身的新课程培训、对学生的新课程教育和选课指导、尝试开展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等,还要承受课程结构变化、教学资源和专业指导少等困难,在钻研课标、熟悉教材、研制教案等方面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原来的两到三倍。为解决这一难题,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海南省在组织全省教师开展学科培训和模块教学研讨会的同时,不仅大力推行校本研训,要求学校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来不断提升他们适应新课程的能力,还及时成立了普通高中15个学科(课程)中心教研组,为各学科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中心教研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借助我们创建的网络平台实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专家与教师的及时交流,一方面引导学科中心组教师及时上传与教学同步的教学设计(仅2008年每个学科上传的教学设计就达到100个以上)、视频资源和试题资源,为一线教师提供超市货架式的服务;另一方面引导广大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同一资源平台进行备课,并邀请课程专家定期在网上与教师对话交流,解答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难题,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一做法有效破解了文本课程资源和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为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开设提供了基本的文本资源支撑和专业支持。有关典型案例,如通用技术课程共建共享的做法参见本书“经验5:加强资源研发落实三级课程”。

    2、动态监控课程实施,构筑过程评价模式

    网络不仅为海南省解决文本资源和专业支持提供了有效支撑,也为课程评价和监控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借助全省教研网络,海南省有关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学校将某些难点课程及其评价工作的实施情况,实时呈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从而通过网络对各校课程实施和评价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有关典型案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制度参见本书“经验5:加强资源研发落实三级课程”,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的情况参见后续有关内容。

    3、推动研训走向校本,改变教师职业生涯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通过校本研训建立学校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海南省自2003年推行校本研训制度以来,相关制度的推进并不顺利,直至新课程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模式逐渐成熟之后,校本研训制度才真正被中小学教师广为接受。本书“经验3:创新教研模式引领教师成长”已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远程研修模式作了系统介绍,本部分还将重点介绍新课程网络教研的平台建设、网络教研模式探索和网络教研保障机制建设等有关做法。

    4、推动学生学习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帮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直接学习和交流,我们在各类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都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海南省合作建设和负责管理的师生“成长博客”既有“教师天地”,也有“学生天地”,其中“学生天地”就是专供中小学生发表美文、交流碰撞、抒发情怀、舒缓压力的场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是供学生展示和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记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过程与体验感受的专业网站。海南省合作建设和负责管理的“智慧人生”网站通过“感念亲恩”征文活动,唤醒了千千万万师生感恩与孝的情感,师生在同一平台上自由表达与交流、相互感动,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其他学科网站也都设立了“学生园地”、“答疑解惑”等栏目,满足学生的各种特殊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服务,教育效果明显,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目前,海南省正在推进的网络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验研究,也是这方面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展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研究与实验

    “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研究与实验”是由笔者主持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于2007年立项(课题批准号:FCB070522),2008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变革及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的子课题,2009年,该课题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一批子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及子课题情况简介如下:

    (一)研究目标

    1、研究适合区域网络教研博客平台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组成。

    2、探索基于博客平台的网络教研的新机制。

    3、研究利用博客平台进行新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与途径。

    4、研究利用博客进行省、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

    5、探索博客在教学教研中,带来教研员和教师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二)研究内容

    1、建立并完善适合课题研究的博客平台系统。

    2、建立省级基于博客平台的中小学学科教研频道,省、市县级基于博客平台的教研网站。

    3、开发基于博客网站的各学科新课程同步教学资源。

    4、开展基于博客网络的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研究。

    5、开展基于博客网络的教研对校本教研和学校文化影响的研究。

    6、开展基于博客网络的教研对学校师生关系影响的研究。

    (三)主要子课题

    1、适合区域网络教研的博客平台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组成研究。

    2、基于博客平台的网络教研的新机制研究。

    3、利用博客平台进行新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与途径研究。

    4、利用博客进行省、市县、校三级教研网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研究。

    5、博客在教学教研中带来教研员和教师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研究。

    6、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机理的研究。

    7、网络教研对校本教研和学校文化影响的研究。

    8、网络教研对学校师生关系影响的研究。

    9、网络教研对传统教研方式的挑战与改变研究。

    10、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

    11、网络教研与新时期教研制度发展研究。

    12、网络教研对教师工作、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

    13、网络教研民主风气对健康网络文化形成影响的研究。

    14、各种网络教研方式优劣的比较研究。

    15、新技术背景下最佳网络教研平台、师生发展服务平台研究。

    本书相关部分将摘要介绍本课题或子课题有关研究成果。

    三、选择和构建实施新课程“网络支持”的博客平台笔者主持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研究与实验”设有10多个子课题,其中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张海中老师负责子课题“适合区域网络教研的博客平台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组成研究”。本书这一部分是该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引用时有删减。

    本部分从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博客、论坛和维基百科等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应用性能、建设费用等角度提出了多个架构选型。本部分将着重介绍有关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扩展功能,同时列举多个应用案例。

    (一)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需求

    网络教研的目标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在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为实现上述目标,网络教研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便捷的信息发布,降低技术门槛,使教师可以方便地记录成长经历,分享教学成果。

    (2)深度互动与交流,吸引教师广泛参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资源共享与集体协作,有效组织资源的分类与呈现,避免分散与重复,提供集体协作途径,把教师的个性思想合并为群体智慧。

    (4)合理的统计与评价,为管理部门评估教师工作和网络教研开展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二)博客、论坛和维基百科方案对比

    博客、论坛和维基百科都是当今互联网上较为成熟和常见的互动式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满足网络教研的基本需求。

    博客的主要特点是提供非常简单易用的信息发布和管理方式,通常由个人管理,可看作是网络中的私人空间、个人工作室。

    论坛则是一种历史较长的电子信息发布系统,通过不同的板块将信息合理分类,用户按照规则发布主题、参与讨论。论坛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信息的筛选和整理。相对于博客的个性化特点,论坛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广场。

    维基百科的创建目的是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创建包罗万象的网络百科全书。这种设计思想非常适合于网络教研的资源共享与集体协作需求。最初的维基百科是开放的平台,任何人不需注册即可自由编写百科条目,近年来为了提高内容的质量,开始逐步引进具有论坛和博客特色的会员管理模块。

    博客最能满足网络教研的需求。因此,使用博客构建网络教研平台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看到,博客在某些功能实现方面还有不足,需要借鉴论坛、维基百科的特点,进一步修改或二次开发,才可以设计出凸现本地特色、符合实际需求的网络教研平台。

    另外,利用即时通信服务(QQ、MSN等)提供的群组功能、大型聊天室,可以很好地满足网络教研的互动需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存档和整理机制,只能作为网络教研的辅助手段加以应用。

    (三)平台架构与选型

    构建用于网络教研的博客平台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发模式与技术团队

    网络教研平台常见的开发模式有:

    (1)与商业公司合作或委托开发;

    (2)自主研发或核心研发与模块外包相结合。

    合作开发的优势在于投资少、成型快,从网站管理的琐碎工作解放出来后,可以集中力量实施各种网络教研活动;不足之处在于商业公司对网络教研的实际需求分析往往不够深入,功能设计不合理、程序修改周期长,不能有效地配合网络教研活动。另外,若没有明确程序版权、数据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则会成为平台发展的一个隐患。

    自主研发可以解决合作开发模式可能遇到的问题,但对技术团队人员的要求较高,由于将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和讨论功能需求,会使得开发周期较长。另外,人员配置还可能会导致研发费用的增加。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为了保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技术团队都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技术团队的成员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网站编辑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立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等职位。

    2、成长估算

    网络平台的资金使用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与维护、网络带宽租用、网站维护四部分,资金需求与网站的建设和预期规模密切相关,因此要在设计阶段对平台进行系统分析,成长和性能估算方法可参照下表示例:特性数值a、潜在用户数量250000b、每日活动用户的百分率20c、每日每位活动用户的操作数

    一般操作数

    复杂操作数65

    50×(复杂指数10)=50

    5×(复杂指数3.0)=15.0d、每日的小时数12e、峰值因子3

    ●估算表来自: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容量规划。

    网址:

    ●操作的复杂指数依据服务器处理请求的工作量制订,一般操作可以是登录、查看文章、发表评论等活动;复杂操作可以是发表或修改文章等活动。

    ●对网站而言,每工作日的小时数为10—12小时。

    ●峰值因子是峰值利用率与平均利用率的比值,常见的比值是5∶1。

    ●计算公式:(a×b×c×e)360000×12。

    其中,常数360,000来自100(百分数转换)×60(每小时的分钟数)×60(每分钟的秒数)。

    ●单CPU(P4 2.8G)服务器上的MS SQL一般可以支持每秒约100个操作数。

    根据上述估算表计算出的每秒操作数为:(250000×20×65×3)360000×12=225.69,符合引用网页中大于10万用户采用大型服务器场(2台以上Web服务器,1台以上数据库服务器)的预期。

    3、平台架构

    根据成长估算表,即可制订平台架构方案,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物理架构与服务器:当用户数量少于1万时,可以仅用一台服务器,兼做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用户数量在2万至10万之间时,采用一台数据库、一台Web服务器的配置;超过10万用户时,需要考虑采用多台Web服务器群集、多台数据库群集的解决方案。

    (2)操作系统与数据库:操作系统的选型决定了数据库、开发语言和程序框架,常用的网站架构有LAMP和Microsoft两种体系。

    LAMP指的是采用Linux操作系统、Apache Web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或Java程序语言,这种架构采用的全都是免费资源软件,可以节约软件购买费用,Linux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很突出。不足之处在于Linux需要专业的操作系统管理员、对程序员的要求较高;MySQL数据库的性能不足以支持大型应用,当需要升级为DB2、Oracle等大型数据库时,价格不菲。

    Microsoft体系指的是采用Windows服务器版操作系统、IIS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和.NET程序语言,软件前期的购买费用较高,但是管理简便、开发快捷。根据业界普遍的看法,Linux服务器的性能略高于Windows服务器,不过随着Windows最新版本的发布,两者之间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

    (3)开发语言与框架选择:每种语言都有成熟的免费博客代码,例如使用PHP的WordPress、.NET的Community Server等,直接使用这些代码就可以快速建立起博客平台。但是这些代码为了满足各种需求,通常没有较大程度地优化,或存在过度设计的情况,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自主进行底层开发。

    (4)优化与扩展余地:在平台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为系统预留优化与扩展的余地,以便应对突然增长的用户压力。优化包括垂直和水平两种重构方式,垂直方式指的是采用更强、更新的硬件,无需修改程序;水平方式通常需要拆分数据库、重写程序模块,甚至更改网站架构。

    4、与专业网站合作

    平台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受制于资金投入、技术团队力量、法律法规等客观因素,某些网络教研活动仍需与专业网站合作。例如,举行大型的在线互动,可与门户网站的聊天室合作;视频点播和网络直播,可与专业的视频服务网站合作等。

    (四)扩展功能设计

    海南教研网在多年的网络教研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较为常用的扩展功能,这些模块需要在博客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1、个人首页

    将社交网络(SNS)风格的个人首页引入博客平台,加强会员之间的互访与关注。在首页中可以添加好友、网址链接,记录最近来访者,显示最新文章、最新照片等。把以文档为中心的博客拓展为以人为中心、以网络教研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专题型“社交平台”。

    2、多级栏目

    多级栏目可以更好地体现文章的层次和归属关系,便于资源文章的存放与查找。例如,开设“教学资源”栏目,然后再开设“教学设计”、“教学测评”、“教学视频”等二级栏目,“教学设计”栏目下再为每个课程模块开设三级栏目。

    3、引用栏目和群组

    通过设置不同的群组,可以把相同类型的文章集中呈现。引用栏目则进一步细化群组功能,把博客的某些栏目汇集到一起,更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把学科资源建设任务按模块拆分,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各负责一个或多个模块,再通过引用栏目集中到一起。

    4、文章发送和收录

    文章发送和收录提供了另一种“主动式”群组实现方式:通过发送,教师把文章“主动”发送到某个博客的指定栏目;通过收录,博主在浏览文章时把文章“主动”收录到某个栏目中。这样可以弥补普通群组文章显示杂乱,内容不可控制的不足。发送和收录不是复制文章,而是增加一条文章引用,在查看时看到的仍然是同一篇文章和评论。使用此功能,可以开展诸如征集教学设计等全员参与的资源建设或评选活动。

    5、多级评论

    使用发表评论的方式组织在线研讨等活动时,需要提供多级评论功能,以便参与者能对评论进行回复、补充和进一步延伸讨论。多级评论是论坛的基本功能,海南教研网将其整合到博客平台后,在使用中普遍受到好评。不过此功能并未彻底解决研讨活动中,当参与人数多、评论数量多时,如何突出有用信息的问题,容易出现自说自话、只有提问没有解答,或者话题重复的“菜市场现象”。

    6、数据统计

    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初期,需要一定的行政推动。行政决策需要量化统计数据,包括访问数、文章数、评论数、点击数、被评数等基本数据。

    7、个人工作室

    博客的入门技术门槛较低,是推动教研工作网络化、提高教师网络应用水平的最佳手段和契机。在广泛应用之后,逐步增加专项模块,例如教育综合信息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课异构和集体备课等,形成教师的个人工作室,是实现教育信息现代化的一个较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五)平台应用案例

    海南教研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深入挖掘平台功能的特色案例,这些案例对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1、建设学科资源中心

    在多年的网络教研实践活动中,海南省的各学科已初步整理出完整的学科资源中心建设方案,下面以“信息技术课程网()”为例介绍如下:

    信息技术课程网开设的一级栏目有“通知通报”、“研讨互动”、“教研互动”、“专栏人物”、“考试评价”、“课题研究”、“高中资源”、“义教资源”等;每月安排一个轮值教师主持网站;通过每月话题和不定期举行的在线研讨活动,收集、整理和解答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引领教师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2、开设行政办公平台

    为了加大网络教研的推广力度,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开通了行政办公平台(),各市县教师培训部门同时开通子办公平台,推行电子公文、政务公开、网络教研评价等工作。

    3、开展小型远程研修活动

    儋州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平台()在2009年成功举办了全市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

    (1)申请博客;

    (2)在博客上完成每门课程的作业,并发送到儋州市骨干教师培训平台;

    (3)参与作业互动交流,发表评论30条以上;

    (4)完成一篇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5)完成一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6)参与在线研讨活动;

    (7)每学科完成一份简报。

    这次培训活动的深层意义在于证明了网络研修活动不需要特别的投入和专门的平台,只要经过周密的准备、合理的安排、有效的引导与监控,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自我提高融入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4、学校无纸化办公平台

    洋浦新英湾小学的无纸化办公平台()是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学校办公和管理的一个积极尝试。方案的设计要点是利用网络工作方式,规范实际工作的规章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层次与效率。方案的主体是合理开设栏目,做好存档整理工作。建设目标是减少会议的次数和时间、建立家校联通新通道,将平台发展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宣传学校形象与教学成果的窗口。